第659章亲自接见-《1949:火红年代的县委书记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2. 目前,位于江都的实验性化工厂已具备小规模量产能力,日产塑料薄膜约五百公斤。

    随着工艺流程进一步优化和设备调试完成,预计至明年春季,日产量可提升至一吨以上,为大规模农业应用提供物质保障。

    二、 苏北桃源县冬季塑料大棚蔬菜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

    本着“科学试验、典型引路、逐步推广”的原则,我省选择在苏北桃源县(原洪泽湖周边盐碱地治理核心实验区)建立了首个省级冬季塑料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基地。

    1. 基地概况:该基地充分利用洪泽湖水资源及经过疏浚排盐、土壤改良后的土地,

    首期规划建设标准塑料大棚五十座,占地约一百亩。

    目前大棚骨架搭建与薄膜覆盖工作已全部完成。

    2. 基地内已统一种植耐寒、生长周期短的蔬菜品种,包括菠菜、小白菜、蒜苗及实验性种植的西红柿、黄瓜等。

    目前各类蔬菜长势良好,绿意盎然,与棚外萧瑟的冬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。

    3. 预计本冬季可为首府京州市及周边城镇提供新鲜蔬菜超过五万斤,将有效缓解冬季蔬菜供应紧张局面,平抑菜价,丰富人民群众的“菜篮子”。

    关于示范效应,基地已成为展示农业新技术、新材料的窗口,周边市县已组织多批农业干部和农民代表前来参观学习,反响热烈。

    经济价值, 初步估算,大棚蔬菜的经济效益约为传统冬闲土地收入的十倍以上,为合作社和农民增收开辟了新路径。

    三、关于存在困难与下一步工作计划,

    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塑料薄膜初期产能有限,无法完全满足全省范围内快速增长的推广需求。

    同时,大棚种植技术对于传统农民而言较为陌生,需要配套的技术指导与服务。

    针对以上情况,我们建议:

    1. 于工业方面, 集中力量扩大“丰收膜”产能,争取在五四年上半年实现完全自给,并逐步降低成本。

    2. 在农业方面,以桃源基地为样板,在苏北各治碱成功区域,选择条件成熟的合作社,稳步扩大推广范围。

    由农业厅牵头,组建“大棚种植技术指导队”,深入田间地头,培训农民掌握相关技术。

    将塑料大棚种植纳入明年全省农业合作社重点扶持项目,在贷款、种子、销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。
    第(1/3)页